成立27年的老牌基金公司迎来重要人事变动。
记者近日从业内人士处获悉,华安基金党委书记、董事长朱学华卸任党委书记,或进一步卸任董事长职位。同时,招商基金原总经理徐勇入职华安基金,正式担任华安基金党委书记,未来或接任董事长一职。
公开数据显示,在朱学华担任华安基金董事长期间,该公司规模快速增长,从2014年不到900亿元提升至今年6月末的逾7400亿元,各类产品创新、服务赋能层出不穷,呈现蓬勃的上升态势。此次徐勇的加盟,能否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发展速度与质量,备受业内瞩目。
老牌基金公司现人事变动
公开履历显示,朱学华曾任上海财政证券有限公司党总支副书记,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、副董事长、副总经理、工会主席,兼任海际大和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。2014年,在上海国资改革加速推进的背景下,朱学华从上海国资委旗下的上海证券调任至华安基金,担任华安基金党委书记、董事长、法定代表人。
在他任职期间,华安基金的公募管理规模实现了快速增长。公开数据显示,截至2025年6月末,其规模超过7400亿元,是2014年末880余亿元的8.4倍,且服务了超1亿位投资者,累计实现分红超千亿元。
根据国泰海通证券《权益类基金大型公司绝对收益排行榜》,截至今年二季度末,在13家权益类大型基金公司中,华安基金最近7年整体业绩表现排名第1位。
朱学华曾一语道破公募基金穿越周期、基业长红的底层逻辑:“公募行业的长红密码,在于对持有人利益的坚定守护。”
从过去几年公司的创新发展来看,该公司不仅拓展了产品创设供给,从传统的股票和债券,向商品、公募REITs等另类资产延伸,在多元资产配置方向探索创新空间,还加强了客户服务,大力发展养老金融和基金投顾业务。
同时,该公司积极参与海外竞争,通过互联互通提升国际业务发展水平,探索全球化投资机会。从发行境内首只专注德国市场的“华安德国30(DAX)ETF”,到推出首只投资法国市场的“华安CAC40ETF”,以及设立境内首批投资日本市场主流指数的基金“华安日经225ETF”,逐步构建起覆盖全球主流市场的跨境ETF矩阵。
徐勇或接棒华安基金董事长一职
在朱学华卸任党委书记后,招商基金原总经理徐勇接棒。据悉,后续朱学华或进一步卸任董事长职位,并由徐勇接任。
资料显示,徐勇曾任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、纪委副书记,上海分公司党委书记、副总经理、总经理;太保安联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筹备组副组长、党委委员、副总经理;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、副总经理、常务副总经理、副总经理(主持工作)、党委副书记、总经理;2022年6月加入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,2022年7月至2025年5月担任总经理职务。
公开数据显示,截至2025年3月末,在徐勇担任招商基金总经理的近三年内,该公司的公募管理规模从2022年6月末的7825亿元,增至逾9300亿元。后续徐勇若进一步接任华安基金董事长,能否为华安基金注入更多的发展动能,备受业内瞩目。
2025年以来公募高管变动加速
不仅是华安基金可能迎来董事长更替,今年以来,公募基金的高管变动速度总体也在加快。
Wind数据显示,今年以来,截至7月31日,公募基金高管变动频繁发生,共涉及106家基金公司的240人。其中,董事长变动55人,总经理变动48人,副总经理、督察长也分别变动了85人、30人。
仅从7月变更情况来看,就有20家基金公司发生了高管变动,包括安联基金、中加基金、富达基金等,共涉及31人。
7月25日,安联基金公告称,吴家耀因个人原因离任安联基金董事长一职;7月16日,中加基金公告称,因工作安排,董事长夏远洋7月15日离任,杨琳出任公司新董事长;7月19日,富达基金也发布公告表示,公司原董事长黄小薏离任,由李少杰接任董事长一职。
利得研究院认为,股东整合、业绩压力、到龄退休等各方面因素,都可能导致公募基金的高管变动。面对愈发频繁的高管变更,投资者需要关注基金公司投研体系的稳定性,以及基金经理能否持续提供超额收益。未来,具备治理优势、兼顾广度及深度且稳定的投研体系、能持续给持有人创造价值和良好持有体验的基金公司,会继续保持竞争力。